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制度。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将其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高度敏锐性再认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为各部门各地区推动信用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效果逐渐显现,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支撑条件日趋完善,多种信用建设探索与实践恰逢其时。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要求将诚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思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提出要构建失信惩戒大格局。在中央深改组第23次会议上强调,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要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政务诚信建设,指出要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中央深改组第29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信用建设纳入环保、科研、电子商务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监管和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在十九届中央深改委第1次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坚持自律和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科研氛围。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诚信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关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近期,国家信息中心搜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大平台与社会风气直接相关的信息2700余万条,综合分析群众诉求,梳理出“社会风气十大烦心事”,其中群众烦心度最高的是“诚信缺失、诈骗满天飞”。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关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李克强总理也在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上确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他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几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步显威。要坚持应用导向、立法先行,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二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约束,对侵权假冒、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坚决整治,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和震慑。三是坚决守住信息安全底线,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四是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增进群众福祉。五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发展第三方征信服务。强化政府部门诚信建设,依法依规处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
李克强总理连续四年在全国“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他强调,要推进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要建立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经营者付出高昂代价;要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要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政府定标准、强监管,企业作承诺、守信用,最终实现“零审批”管理。
二是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范围力度前所未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关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中央文明委近期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涉及电信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涉金融、生态环境保护、扶贫脱贫等重点领域。每项专项治理工作均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具体举措,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国家发改委自2017年以来协同个别部门开展了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同一段时间内,针对19个领域、协同20多个部门同步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这样的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特别是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希望通过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的专项治理,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和公共信用评价制度,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引导力和威慑力,鼓励失信主体加快整改修复信用,引导全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三是诚信建设主题宣传活动的规模影响前所未有。今年,中宣部启动“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组织所有主流媒体分阶段、大规模宣传诚信建设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次主题宣传是新闻战线推动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地区主要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统一开设专栏,第一阶段持续3个月时间,阐释诚信建设内涵、解读现行制度政策、介绍当前实践做法、剖析典型案例。主题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引起广大网友热烈讨论,老百姓纷纷点赞,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推进诚信建设、维护诚信秩序的迫切期待。
党中央、国务院希望通过“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一次集中的全景式宣传,全方位展示信用建设最新成果,强化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生动展现“信用让生活更美好”的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诚信 社会氛围。
四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浓厚的社会氛围前所未有。国家发改委正在全力推进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息公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及事后信用联合奖惩的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实现“信用管终身”。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会同60多个部门已签署40个联合奖惩备忘录,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建立红黑名单及其管理制度,目前已有15个领域出台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已有16个领域发布了红黑名单。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将“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认定为严重失信人,对特定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做出规定,明确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要求重点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规范开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约谈,要求有序推动失信信息社会公示,并要求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当前,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失信现象比较普遍,且高发频发的态势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单靠市场经济的自发演进作用和市场主体呼唤还不够。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历程看,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初期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导。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运用信用监管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化解存量失信行为的社会影响,建立防范和减少增量失信行为发生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全面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增进各类主体诚信意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以主动的创造性推进信用建设迈上新台阶
创造性,即信用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创新手段、创新举措、创新领域。重点包括七个创造性:创造性专项治理、创造性信用惠民、创造性信用监管、创新性运用红黑名单、创造性联合奖惩、创造性信用评价、创造性信用修复。上述“七个创造性”密切相关。
创造性地推进专项治理是当前要务。专项治理是督促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是“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近期,中央文明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集中治理19个重点领域的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力求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水平,专项治理也将为主题宣传活动提供大量的生动案例和良好的舆论环境。自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政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政府机构共5006家,经集中治理,一大批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案件得到清理,整改率达99.7%,还款金额逾80亿元。现在,各地信用建设工作的任务都十分饱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善于抓重点,善于抓主要矛盾。实践证明,专项治理就是可以引领全局的“牛鼻子”,达到“举一纲